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今天看到消息,德國一家著名咨詢機構最新公布了2010年世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商新造領域十強,中國南車躍居全球第一位。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中國南車、龐巴迪、中國北車、阿爾斯通、西門子。這個排名是對全球60家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商進行觀察、走訪之后,圍繞主要產品、產品結構、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進行了分析之后得出的。
以德國人在技術品牌上的嚴謹和客觀態(tài)度,這樣一個排名應該是值得信賴的。據了解,隨著以CRH380A為代表的高速動車組以及大功率電力機車、城軌地鐵為代表的軌道交通拳頭產品的批量生產,中國南車在世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市場發(fā)展迅速,其產品除了在國內有廣泛應用外,還出口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011年海外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0%,重點產品出口歐洲、新加坡、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中國南車品牌在世界軌道交通界的影響力日益彰顯。
這是中國的國有企業(yè)或者說央企正在成長壯大,走向全球市場的又一個成功的例證,值得從正面加以審視。
之所以做這樣的審視,是因為隨著這幾年國家實施發(fā)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zhàn)略調整,在我們的理論研究領域、媒體報道、網絡甚至公眾的議論中,彌漫著越來越多的質疑、簡單否定甚至謾罵國企和央企的聲音,這當中充斥的一些純西方經濟學流派的邏輯推理,以及多感性少理性的思維定式,不但常常讓人感到缺乏起碼的客觀公允,而且正在漸漸讓我們迷失或忘卻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那就是:我們的經濟體制改革最終要達到一個怎樣的所有制架構?怎樣的所有制架構才是最適合中國國情和具有中國特色的?
其實,關于這個問題,我們黨早就有了英明的決斷,即:“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
這里面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主體”,一個是兩個“毫不動搖”。應該如何理解其中的重要意義?
首先,為什么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這我們黨是基于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一部近現代中國發(fā)展史已經向我們證明:只有社會主義能救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巨大成功則再一次證明,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且不說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對于增強國力、防止兩極分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鍵是,這也是中國經濟的躍進式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前提。
公有制為主體,說白了就是國家在社會財富上有一定的集中度,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對于我們這個還處于落后和追趕狀態(tài)的發(fā)展中大國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要想獲得躍進式的快速發(fā)展,迅速縮短和歐美等先進國家的距離,我們的社會資本和財富沒有一定的集中度是不行的。事實也證明,沒有“公有制經濟為主體”這個集中度,就沒有新中國成立后迅速建立起來的相對完整的工業(yè)體系,也不會有兩彈一星、“863、973高科技計劃”的實施、更不會有神舟、嫦娥、高速鐵路這些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的高端科技成果。
一個簡單的道理是:想依靠民營經濟崛起迅速趕上和超越發(fā)達國家,在中國幾乎沒有可能。
當然,經過60多年的發(fā)展實踐,我們也認識到,社會主義并不排斥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并非資本主義獨有,資本主義也有計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嵌入市場機制,學會利用市場手段來高效地配置資源、激發(fā)全體人民的創(chuàng)新活力,以使經濟有一個更快的發(fā)展,社會財富有一個更快更廣泛地積累。
但是,搞了市場經濟我們又發(fā)現,隨著非公經濟的逐步壯大,如何處理好國有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在資源、金融以及市場準入等方面的平等關系成了一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黨和國家早有察覺,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兩個“毫不動搖”的關鍵詞。即:“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
怎么做到兩個“毫不動搖”?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給出答案。一方面要打破壟斷,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yè)改革,進入公用事業(yè)、基礎設施、金融服務以及社會事業(yè)等領域?,F在,支持扶持民營企業(yè)尤其是小微企業(yè)發(fā)展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相關的來自財政和金融領域的政策措施也在積極快速推進,像溫州民間借貸改革試點就已經拉開帷幕。
但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另一個“不動搖”,即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說白了,就是要不斷推進國企和央企的發(fā)展。國企和央企如何推進?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給出了答案,那就是,要深化完善國有企業(yè)改革。
具體說,就是要按照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原則,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yè)和關鍵領域集中。同時要推進國有大型企業(yè)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投資風險控制機制和內部監(jiān)督管理機制,建立適應現代企業(yè)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和激勵約束機制。再就是完善國有資產監(jiān)管體制,規(guī)范國家與企業(yè)的分配關系。
由此可見,國企央企管理體制確實需要完善,國有資本在一些領域的壟斷確實需要打破,但在一些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yè)和關鍵領域仍然需要適當集中,所以簡單地強調打破壟斷是不明智的,甚至是幼稚的。
當前,尤其要警惕的是對國企央企一味否定甚至“妖魔化”的傾向。我們既要看到國企和央企有進一步改革體制,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的必要,更要看到它在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科技發(fā)展,以及在提升中國全球競爭力上所發(fā)揮積極主導作用。
我想,每一個中國人,從感情上講都應該希望國企做大做強,別的不說,國企央企垮掉了,誰會歡欣鼓舞呢?當然是那些正在為國企央企競爭力迅速提高而憂心忡忡的跨國壟斷企業(yè)。
(本文章摘自4月28日《中國廣播網》)
版權所有:中國機械總院集團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 黑公網安備23010902010291號 黑ICP備09092524號
地址:哈爾濱市松北區(qū)科技創(chuàng)新路2077號 電話:0451-86325967
技術支持:北京信諾誠